我中心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中法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
11月9日,中法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中心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外语学刊》《中国语言战略》和《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等期刊提供学术支持。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政策研究:中法两国的理念、实践与启示”。来自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9所学校的36位专家、青年学者及学生参加了会议。
各与会专家、代表及学者合影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刘洪东教授主持。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王彦伟、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董记华先后致辞。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也专门给研讨会发来书面致辞,他指出,中国和法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汉语和法语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语言。虽然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语言国情有一定差异,但两国语言政策存在很多共同共通之处,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进入21世纪,在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法两国在语言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希望熟悉法国国情的学者在全面了解中国语言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法国在制定语言政策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先进做法,进而提升我国的语言规划水平和国家语言能力,促进中法的语言合作。
主旨报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中国传媒大学邹煜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方小兵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秀丽教授、山东大学刘洪东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张治国教授分别做主旨发言。
方小兵教授分享了语言政策研究国际前沿趋势,他认为语言政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语言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和实用性,以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需求。
王秀丽教授分享了中法语言教育政策的差异、成因及其结果。她指出,中法两国在语言教育政策上的不同主要源于教育体系、社会文化背景及政策目标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两国语言教育的发展路径和效果。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为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的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刘洪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山东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近年来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并跟大家分享了法国对外法语教学质量认证体系的构建及启示。他指出,法国通过构建对外法语教学质量认证体系,可以确保法语教学的质量标准得到国际认可,不仅提升了法语教学水平和语言传播效果,而且对于促进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提到,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方面,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和研究平台,以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外语人才。
张治国教授基于中法案例向大家分享了语言声望规划的理论探讨。他认为语言声望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现中文更好的国际传播首先要做好中文的声望规划,制定多维度的评估体系,提高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影响力与经济价值。
主旨报告第二阶段由山东大学刘洪东教授主持,邀请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邹煜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戴冬梅教授四位专家发言。
赵世举教授从语言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角度分析了中法观念和策略的差异,他认为语言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语言的自然演变规律,同时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语言的可持续发展。
赵蓉晖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语言生活研究的理念和多学科路径,她认为语言生活研究不仅关注语言的使用和功能,还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为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邹煜教授分享了中文国际传播影响力监测的主要方法和实现路径。通过对中文国际传播现状和国际组织中文使用状况进行调查,指出提升中文国际传播能力需要重视语言资源的运用,要创新语言监测体系、完善语言监测设施、打造数据共享平台。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文教学和传播策略。从目前最新的中文国际传播现状入手,调查语言使用资源供求关系,更好的提升中文的经济价值。
北京外国语大学戴冬梅教授分享了法国国家语言文字智能化初探,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文字的智能化处理已成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新领域。通过智能化手段,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语言资源,促进语言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同时,她也强调了在智能化过程中保护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除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外,本次研讨会还设立了青年学者报告和研究生报告两个专场。在青年学者报告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法国奥运术语、中文等级标准、布列塔尼语研究、法语联盟教育、乍得语言政策和中法语言文字立法保护等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与会者通过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为推动中法两国的语言繁荣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我中心联络员、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未然,博士后姚昭璞在青年学者报告环节发言。
张未然分享了法语联盟法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中心及中国经验。她详细阐述了法语联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同时还提到,中国在推广语言教育数字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语言学习路径方面。中国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其他国家的语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姚昭璞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媒体传播策略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媒体渠道有效推广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增强中文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她强调了媒体在语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策略,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需求。
在研究生报告环节,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的5位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议题进行了汇报。大家围绕中法语言的传播策略、大语言模型、法国海外学校研究、魁北克法语政策和声望规划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我中心博士研究生张茹淇,硕士研究生刘亦婷与会并发言。会上大家以多种互动形式促进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碰撞学术思想,推动相关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会后中心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