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媒体语言资源服务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
搜索切换语言
舆情语情
2025.09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在京举办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9月23日在北京召开,500余名产、学、研、用、金领域代表线下参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主持开幕式,大会聚焦AI产业实践与前沿趋势,发布多项标志性成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致辞时提出,要探索工业智能化升级路径,打造融合创新联合体,推进技术成果赋能产业,开发普惠智能产品,加快AI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开拓高价值工业应用场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揭榜挂帅”、“深度行”活动、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与标委会等举措,已建成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后续将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大算力、算法、数据等底座技术攻关,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推动标准研制与国际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披露,截至目前已征集167项AI标准立项建议,联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推动20项标准发布,另有7项标准报批稿、19项送审稿、14项征求意见稿。 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情况分析及监测体系”。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基础层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增速54%、规模近3100亿元;模型框架层增长18%;应用层规模增长13%,其中,智能硬件层增长15%,智能软件层增长1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十大关键词》,经研究与130余位专家意见提炼,关键词为:基础超级模型、自主性更强的智能体、走向实训的具身智能、萌芽中的世界模型、AI重塑软件、开放智算生态、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开源成标配、缓解模型幻觉、AI国际公共产品。 该所副所长巫彤宁解读“方升”3.0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信通院据此对国内外141个大模型、7个智能体测试,公布大语言模型基础能力、复杂推理能力、代码能力等多维度结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发布“2025年AIIA人工智能先锋案例”,案例征集获全球507项申报,覆盖多前沿技术与34个行业细分领域,最终遴选出20个典型案例。 会上,中国信通院分别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委会,共建“天然气产业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具身智能测试实验室”。 文章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丹妮 责编/杨书
2025.09
跨越语言与地域的交流
9月15日—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和北京举行。来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乌拉圭、多米尼加等拉美地区15个国家的40位青年诗人,与37位中国诗人共襄盛举。诗人们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游览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领略盛唐文化风采;登上长城、游览北海公园,在山水之间朗诵自己的诗作……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中外诗人的相互了解,也让大家的创作激情喷涌而出。 9月19日,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外诗人围绕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及对中国之行的深刻印象进行分享交流。 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在主持活动时说,诗歌是我们各自文明中的艺术瑰宝,它是属于个人的、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古老的,更是年轻的。青年诗人是推动诗歌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诗歌语言、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审美风尚,用诗歌记录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今天,拉美诗人和中国诗人跨越山海在此相聚,让我们共同的未来更加清晰、具体、可感,更加令人期待。 阿根廷诗人巴勃罗·卡查季安说,在飞驰的高铁上回忆几天的中国之行,“这个国家的人们令我相当着迷”。他提到道家文化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庄子、刘伶的故事启发他体会言说与沉默之间的张力,而这种张力对理解诗歌非常重要。玻利维亚诗人本杰明·查韦斯认为,诗歌“在存在之河的两岸之间,建立起沟通与连接”。拉美地区的著名诗人聂鲁达,为中拉文学与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在数十年前就搭建起与中国诗人对话的桥梁。巴西诗人雷南·奈尔伯格朗诵了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雨中的西安》。诗中提到西安的清晨、无名的鸟、芙蓉大道等意象,并在结尾写道,“一切都是稳固的/宏伟的,/却又如此纤细/以至于可以被视作/一盏丝质小灯笼,/在明日的夜晚/平静地闪烁着光芒。”智利诗人维多利亚·拉米雷斯·曼西莉亚说,在秦岭之行中,竟生出与圣地亚哥雪峰一样的奇异的熟悉感。“那云如米饭蒸腾的热气,似氤氲待饮的茶汤,蓊郁绿意与低垂云霭间,滋养着村落与方言。这段打破我固有认知的旅程就此展开——抑或说是暂停。” 座谈会上,16位诗人代表先后发言。大家表示,通过诗歌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通之处,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彼此的差异。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持续深化中外诗人交流对话,为中拉友谊注入新活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陈丹妮 责编/杨书
2025.09
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今天,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出席活动并致辞。   怀进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国家语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推普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地各部门,以推普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怀进鹏强调,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构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格局,实现从基本普及向高质量普及迈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夯实语言之基。要精准把握推普要义,充分认识和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沟通纽带、文化纽带、发展纽带作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纽带。要巩固推普主阵地,着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大力提升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固基础。要创新推普方式方法,优化推普工作模式,强化推普数智发展,加强推普宣传引导,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能效,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施小琳表示,四川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夯实基础,持续提升师生语言文字素养,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着力提升社会层面特别是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创新方法丰富举措,强化语言文字服务功能,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打造多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矩阵,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统筹协调凝聚合力,落实党委政府职责,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不断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题活动前,怀进鹏深入德昌县黄水中心小学、德昌中学调研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五育并举、县中振兴等情况。   主题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推普成果展演和语言文字工作广场展示,展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的作用和成效。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国家语委各委员单位,各地、各行业系统,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也围绕推普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宣传活动。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陈昱同 责编/杨书
2025.09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艺术生态
9月23日下午,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在京举办。本场论坛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指导,北京市文联承办。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文化界、科技界嘉宾,聚焦文艺发展新趋势、新现象,深入讨论“文化原创力”内涵以及“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的路径,为提高“文化原创力”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艺术生态。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表示,AI通过算法生成画面、音乐,但真正的创造力始终属于人类。AI越发达,人类越需强化“艺术智性”,数字虚拟技术虽能制造幻觉工业,但身心交感的艺术经验、从艺术中获得的感性启悟更为珍贵。   加拿大太阳马戏娱乐集团战略发展副总裁弗劳伦特·贝利-拉博以太阳马戏团为例,指出科技是“情感放大器”,剧场中的科技元素,最终目标是将科学转化为观众的情感共鸣。“观众离席时谈论的并非科技本身,而是演出带给他们的感受。最硬核的科技始终是为观众创造奇迹与惊喜。”   在“人机共生”趋势下,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认为,AI可大规模生成内容,但真正符合真实世界需求的原创,需在人机对话中完成。“AI可以生成85分的东西,我们通过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可以把AI生成的东西提高到95分,这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关于AI原创性的争议,核心在于对“原创”的定义。剧作家何冀平表示,原创是寻找光的过程。“每一个创作都是全新的,没有重复,不可模仿。”在她看来,“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助手,这很好。但是AI只是提醒,不是替代。”在她看来,作家要有第二双眼睛,要看到和别人不同的视角。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进一步提出,人工智能本质是“文化问题”,它也许是人类最后一次技术革命。人工智能不仅挑战我们的体力和脑力,更重要的是挑战我们的心力。从更深层次讲,人工智能挑战的是我们的价值观、伦理和文化。   在技术驱动下,中国正探索“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新路径。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从“内容创新”“科技驱动”“产教筑基”分享了实践与思考。以精品筑牢文化传播根基,以爆款IP驱动文化出海;以AIGC与矩阵化全球布局,打造中华文化出海新引擎;依托产教融合培养“懂文化、通技术、善传播”的人才队伍,构建国际传播新型生态。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中国努力研发核心技术,在全球文化价值链上持续攀登,在国际文化贸易中主张以发展为核心,以共享为目的,以创新为动力,成为全球文化贸易“8”字形大循环的中心节点,持续发挥了中国正能量。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陈昱同 责编/杨书
2025.09
破解网络时代的“文字失语”困境
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流行于不同领域和群体当中。在网络空间,一个庞大的"文字失语者”群体正在被卷入湍急的信息洪流之中,他们惯于使用形形色色的网络用语、符号表情包、网红文案,如“YYDS”“奥利给”“绝绝子”“ORZ”“XSWL”等,这些网络表达呈现娱乐化、同质化、简单化、碎片化特征。这种现象往往被人们称为“文字失语”。 如何定义“文字失语”?中山大学黄晓斌教授在其论文《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中所指出的“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流行在青年群体中间的亚文化现象,“文字失语”日渐弱化着人们的自由表达能力、日常社交能力、文字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挤压着人们独立思考和言语表达的空间,在不同群体中加速了“信息茧房”的形成。 但值得肯定的是,网络流行语的频繁使用并不意味着故意制造交流障碍。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以其平民化、生活化、通俗化,较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生动幽默、简洁等特点,既方便了不同群体与网络新生代之间的交流,填平了他们之间的代沟;又突出了其表达效果,凸显了表达者求省求简的表达方式、求新求异的个性追求,以及幽默诙谐的话语魅力。另一方面,透过“文字失语”亚文化现象这扇窗口,我们可以更好地获取研究网络新生代成长成才的社会心理机制,以及网络时代文字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有利于我们坚守主流话语阵地,牢牢掌握主流话语权。 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诸如“给力”“点赞”“出圈”“厉害了”“后浪”等带有正能量的网络热词也正在进入主流话语建构的视野,频频出现在一些主流媒体的标题中。也正是主流媒体这种权威化的语言风格和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拉近了人民群众与主流媒体之间的距离,既以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让党的思想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又让人民群众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衔接,有效弥合了“数字鸿沟”。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它的负面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一些低俗的网络流行语也泛滥于人们的视野,解构着主流话语的权威性,有些话语缺乏知识含量与营养价值,影响着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但是,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以及“文字失语”现象我们也不必过于焦虑,应持一种相对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它,因为无论是汉语言文字的稳定性、灵活性、包容性,还是中华汉字文明之历史底蕴的深厚性,亚文化更新迭代的频繁性,青年群体的年龄增长成熟性等因素,“文字失语”的困境最终会随着历史与时间的变迁迎刃而解,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和规范恰当的运用。 坚守主流媒体话语阵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1.23亿,青年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5.4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主流媒体作为联结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既要肩负起弘扬社会正气,正确引导价值观的重大责任,又要积极关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特点和规律,更要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积极从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汲取话语资源,关切网民的精神需要和文化品位,通过对权威性、严肃性文件话语的解构和再编码,实现自身在话语内容、方式、体系上现代化、平民化、生活化转型。此外,应合理化、规范化引用一些极具正能量的网络词汇、语汇,主动设置一些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公共议题供人们参与、讨论、评价、反馈。与此同时,应及时对一些粗俗化、负面性,以及带有“软色情”性质的话语进行监督、批判和治理。 引导青年纸质阅读学习。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发布的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9%,较2023年的59.8%增长了0.1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2.5%,较2023年的23.1%下降了0.6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7.1%,较2023年的17.5%下降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6%,较2023年的80.3%增长了0.3个百分点。可见,电子阅读对纸质阅读空间的挤占已成为一个客观的事实。多项研究表明,阅读的介质直接影响读者在阅读时大脑的活跃程度和记忆的留存度,纸质书也更有利于提升读者的理解能力。必须重视构建全民阅读的氛围和环境,如举办本地特色读书节、本地大型书展书市活动、城市读书大讲堂等,发挥世界名著和我国历史典籍涵养思想智慧、树立人生价值和培养逻辑思维功能。监督出版行业,打造精品力作,激发阅读兴趣,引导青年进行高质量阅读,以提升青年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为目标,在促使青年形成良好的纸质阅读习惯中改变他们日常交流“词穷”“语乱”现状,培养青年深度思考习惯。 推动网络文化创新发展。“文字失语”是网络发展衍生的亚文化现象,是由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媒介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文化范式变迁,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因此,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从文化的特性出发,通过文化的路径破解这一“文化难题”。我们看到,当今网络空间涉及的内容千奇百怪,网络文化的丰富多彩前所未有。在各式各样的移动智能终端上打开抖音、快手等主流短视频软件,个人既是文化的生产者,又是文化的消费者。人们普遍陷入向尼尔·波兹曼所言“娱乐至死”的娱乐消遣价值导向,“泛娱乐化”的短视频消费更多带来的感官刺激和消费欲望,而透过网络推文“白屏黑字”的走马观花式阅读,难以使浅显的阅读变为理性的思考。网络空间各种文化形态也陷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的悖论。所以,推动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加快“文字失语”的亚文化现象更迭周期,在坚持文化多样化发展原则和社会主义根本方向的前提下,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力求打造反映和满足人民文化需要的精品。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杰如 责编/杨书
2025.09
2025“一带一路”年度候选汉字在京发布
22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以“海纳百川 共襄文明”为主题,邀请有关专家、主流媒体介绍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有关情况。会上宣布,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将于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   活动现场揭晓了9个2025“一带一路”年度候选汉字,分别是“开、永、联、济、稳、容、生、顺、诚”。主办方宣布,即日起,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开启网络投票通道,最终年度汉字将从这9个候选汉字中产生。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表示,将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的引领、影响与服务作用,特别是以汉字文化为纽带搭建中外青年交流的合作平台,引导青年成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主动参与者、民心相通的积极推动者。 据介绍,永川是重庆城市副中心,发布活动举办地松溉古镇是长江入渝第一镇,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重庆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古镇之一。 “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自2016年起已成功举办8届,今年是第9届。历年的年度汉字包括“和、融、新、共、互、通、信、惠”。 文章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杰如 责编/杨书
最新动态
26
2025.09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在京举办
26
2025.09
跨越语言与地域的交流
25
2025.09
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25
2025.09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艺术生态
23
2025.09
破解网络时代的“文字失语”困境
23
2025.09
2025“一带一路”年度候选汉字在京发布
21
2025.09
AI“邂逅”制造 “无人科技”从概念走进现实
21
2025.09
别再搞一哄而上的“人工智能+”